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1.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而其强烈的传播性已引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存在高度病原同源性,同为β属冠状病毒。由于孕妇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一定脆弱性,为疫情流行期间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本文将对目前所报道的孕产妇罹患SARS、MERS、COVID-19对母婴健康影响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COVID-19流行中孕妇健康管理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儿童脂肪重积聚(AR)时相提前的关联。方法 基于已经建立的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本研究共纳入2 896对母子对,收集孕妇孕前身高、体重、24~28周GDM情况,在婴儿42天、3月龄、6月龄、9月龄以及1岁后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连续追踪随访至6岁,获得其身长/高、体重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GDM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关联强度,并通过相乘、相加模型分析孕前BMI及GDM对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母亲孕前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23.2%(672例)、66.4%(1 923例)、8.7%(251例)和1.7%(50例);GDM患病率为12.4%。儿童AR年龄为(4.38±1.08)岁,AR时相提前的儿童占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1.67,95%CI:1.27~2.19)、肥胖(OR=3.05,95%CI:1.66~5.56)以及孕期患有GDM(OR=1.40,95%CI:1.11~1.76)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前体重不足(OR=0.60,95%CI:0.49~0.73)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保护因素。与仅孕前超重/肥胖或孕期患有GDM相比,孕前超重/肥胖与孕期患有GDM并存,AR时相提前的发生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2.03(1.20~3.44)、3.43(1.06~11.12)。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显示,孕前BMI和孕期患有GDM对儿童AR时相提前无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较高的BMI和孕期患有GDM是儿童AR时相提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并存的风险更高,但无统计学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睡眠参与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诸多过程,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睡眠可影响血糖代谢。妊娠期女性相较普通人群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因此孕期睡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从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时间、睡眠节律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对孕期睡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联进行综述, 为妊娠期糖尿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睡眠状况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周末睡眠社会时差等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4-5月采用立意抽样按照街道—学校类型—学校3个阶段在深圳市宝安区辖区内6个街道选取14所学校,对30 188名1~12年级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心理行为问题评定采用父母版与学生版困难与长处问卷进行,夜间睡眠时间、周末上床和起床推迟时间、午睡情况等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成长轨迹及健康指数调查问卷》。调整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学习负担和噪声等混杂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问题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强度(OR值)及其95%CI结果 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睡眠不足分别占90.4%、90.1%、98.2%和98.4%,有19.9%的学生不午睡,19.6%的学生周末推迟起床时间≥2 h,35.1%的学生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15.5%的学生每天不固定时间起床。与夜间睡眠时长8~9 h相比,小学低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7~8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睡眠时间>9 h与心理行为问题呈负向关联;小学高年级学生夜间睡眠时长≤7 h增加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初、高中生夜间睡眠≤6 h者心理行为问题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53(1.85~3.47)、2.41(1.11~5.25),而夜间睡眠>9 h者心理行为问题也增加,OR值(95%CI)分别为2.37(1.40~4.01)、5.38(1.79~16.1)。与午睡时间0.5~1 h相比,不午睡及午睡时间<0.5 h都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午睡时间1~2 h还是高中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早上不固定时间起床、晚上不固定时间睡觉、周末推迟起床≥2 h是中小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周末夜间推迟入睡≥2 h,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OR值(95%CI)分别为2.07(1.45~2.97)、1.57(1.09~2.26)、2.66(2.06~3.44)、2.48(1.96~3.15)。结论 儿童青少年夜间睡眠不足、不午睡以及睡觉与起床时间不固定与心理行为问题呈正向关联,但夜间睡眠长也是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的社会时差增加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小学低年级学生周末入睡推迟0.5 h即与不良心理行为增加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孕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母体易遭受不良暴露进而影响子代。孕期母亲免疫失衡出现母体免疫激活(MIA),会影响后代神经发育,流行病学研究证据支持MIA与后代神经发育障碍(NDDs)之间的关联,多种因素如遗传背景、母体营养状况、母体肠道微生物等可影响两者间的关联强度。研究表明MIA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后代大脑突触形成和修剪,胎盘也在两者关联间起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A与儿童NDDs关联的研究现状,为预防NDDs发生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孕不育夫妇高血压患病现况,探讨不孕不育特征与两性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依托不孕不育队列开展。不孕不育特征包括是否患不孕不育、不孕不育类型、原因及年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性别分析不孕不育特征与高血压的关联。结果 1 312对不孕不育夫妇中,不孕症女性和不育症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同性别对照组(女:18.6% vs. 13.2%;男:21.5% vs. 14.3%)。女性不孕(OR=1.64,95%CI:1.13~2.38)、双方共同原因不孕症(OR=2.15,95%CI:1.11~4.15)、继发性不孕(OR=1.58,95%CI:1.17~2.13)和不孕年限≥3年(OR=1.96,95%CI:1.29~2.97)会显著增加女方高血压患病风险;男性不育(OR=1.79,95%CI:1.29~2.48)、双方共同原因不育症(OR=1.69,95%CI:1.12~2.56)、继发性不育(OR=1.52,95%CI:1.00~2.39)和不育年限≥3年(OR=1.97,95%CI:1.23~3.14)会显著增加男方高血压患病风险。结论 确诊不孕不育、继发性不孕不育、双方共同原因不孕不育及长不孕不育年限是不孕不育夫妇患高血压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精子DNA完整性检测相对传统的精液常规在男性生育力评价中的辅助预估价值。 方法采集收集2017年4月至10月共1076例不育男性精液标本,男性患者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每份标本分成2份,分别行精液常规及精子DNA完整性检测,根据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分为精子DNA完整性良好组(DFI≥30%)、完整性一般组(15%6/ml)及少精症(<15×106/ml),按照精子前向活动率分为正常(≥32%)及弱精子症(<32%),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精子DNA完整性组之间的年龄、浓度和前向活动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患者年龄、精子浓度及前向活动率分别与精子DFI的相关性。 结果不同精子DNA完整性组间,精子浓度正常与少精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2,P<0.001)、活力正常与弱精子症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01)。年龄与DFI成正相关(r=0.154,P<0.001),精子浓度及前向活动率与DFI成负相关(r=-0.231,P<0.001;r=-0.564,P<0.001)。 结论精子DFI与精子浓度及活动率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精子DNA完整性检测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精液常规参数分析在评价男性生育能力上的不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